# 3.1 IES-SIM主要仿真功能

# 3.1.1 功能介绍

# 1. 数据库

数据库包含市面上典型常见的综合能源设备、线路/管道数据,形成模板数据库,以供用户调用。不仅配置有市场上较为典型的综合能源设备运行参数,而且支持用户自定义设备参数与模板,更具操作的灵活性。


图3-1 IES-SIM设备运行参数数据库

# 2. 模型库

模型库包含50余种基础设备模型库和5种多能流网络(电、气、冷、热、蒸汽)模型库。其中,基础设备模型库包含了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(风力、光伏等分布式能源)、储能设备、联供设备、制冷设备、制热设备的稳态/动态模型。按照用能与传输特性,可将设备分为:用能设备与传输/控制设备。对于用能设备,按照终端用能种类又可分为:电设备、气设备、热设备、冷设备、蒸汽设备共5种。设备类别见表3-1,具体设备模型与参数填写步骤见第六章。

分类 设备名称
电设备 光伏,柴油发电机,燃煤机组,电网连接点,蓄电池,风机,燃料电池,燃气轮机,热电厂,电负荷
气设备 储气罐,气源,气负荷
热设备 余热回收,水-水换热器,水-水换热站,蒸汽-水换热器,蒸汽-水换热站,蓄热罐,热泵,燃气轮机,燃气锅炉,电锅炉,建筑物,热负荷
冷设备 吸收式制冷机,吸附式制冷机,蓄冷罐,电制冷机,冷负荷
蒸汽设备 储蒸汽罐,热电厂,蒸汽负荷
传输/控制设备 电总线,气总线,热总线,冷总线,蒸汽总线,电力线,供气管道,供热管道,供冷管道,供蒸汽管道,水泵,阀门,隔离开关,变压器,耗气型压缩机,耗电型压缩机,调压器,调压站

# 3. 策略库

针对电、气、冷、热、蒸汽多种能流网络进行单网独立-多网耦合的稳/动态仿真,支持单能源/多能源并行解算。多能流仿真策略库见表3-2。

# 4. 典型场景库

针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模式、风光储型运行模式、单能源网络独立供能模式、多区域互联模式等典型案例,配置电气冷热多能流网络典型运行案例库,为系统的运行仿真提供案例支撑。

# 3.1.2 仿真架构

# 1. 系统模型的搭建

本平台采用图形化建模方式,用户只需按照规则将需仿真的综合能源系统中各个设备拖入画布中,并用线路/管道连成拓扑结构,最后将计算所需的所有参数填写到软件系统中,系统即可自动进行解算。 用户连接拓扑图后,可依次点击设备图标进行数据录入。特别地,仿真平台还支持多时间断面的时序仿真,用户可下载Excel模板进行数据的批量录入。 数据输入完成后,用户可点击单断面仿真按钮或者时序仿真按钮进行仿真,仿真完成后,支持断面/时序数据的结果展示,用户可自由查看所有设备和线路/管道的仿真结果以及结果分析。

# 2. 在线计算的实现

根据能源转换关系,本平台针对耦合仿真算例设置各网计算顺序为:冷、热、蒸汽、电、气,电热/蒸汽联产设备采用“以热定电”模式。 为了实现对综合能源系统的实时监测,仿真平台配备实时计算功能,可以从数据库中实时获取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数据,并将计算结果实时写回数据库并在前端界面进行展示,主要显示信息为各设备及线路/管道的主要运行参数,方便用户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管理。 在线计算过程如图3-2所示,利用平台所提供的图形化建模功能为给定的综合能源系统建立拓扑,在线计算开始后由仿真平台自动连接到实时数据库,根据设定的仿真步长读取计算所需的数据,平台在后端计算完成后将结果写入数据库并在前端展示。 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,本平台建设基于自身监测、管理、业务和维护需求的内部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和专用通信交互模型,将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传输至信息采集服务器,然后通过专用光纤与内部系统交互,设计标准化的通用数据通信模型。 从技术实现角度,本数据库使用redis,采用key-value的方式存储各节点数据。key-value分布式存储系统查询速度快、存放数据量大、支持高并发,非常适合通过主键进行查询。前端放置组件以后即将组件相关数据传送至数据库,进行即时生成即时传送,以加快运算请求。


图3-2 在线计算流程图

# 3. 仿真数据的展示

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在IES-SIM的画布搭建完成后,前端解析网络拓扑并进行数据解耦,形成各单能源网络数据json,传至后端调用算法进行仿真,将各网数据按冷、热、蒸汽、电、气顺序在线仿真后,形成各能源网络运行结果json,回传至前端进行数据展示。仿真数据展示分断面仿真结果与时序仿真结果展示。断面/时序仿真结果支持单设备右侧数据框展示及综合能源系统全景展示。

# 3.2 测试具备条件

根据合同,应完成多能耦合综合能源系统仿真与测试平台(IES-SIM)的设计、制造、试验、包装、供货和服务等技术要求,且现场应满足电源条件。

# 3.3 测试准备工作

# 3.3.1 电源安全检查

对实验用220V交流电源进行安全检查,确保云平台设备和服务器上电运行的安全可靠。实验用220V电源进线开关位于低压室,开关合闸前应确保下游配电变压器附件无人,并且实验室进出线柜开关全部处于分闸状态,进线柜两路开关机械互锁应当完好。

# 3.3.2 平台测试

对每个单体进行调试,包括Web界面功能测试、通信系统功能测试、后端算法仿真测试,确保单体系统运行正常。

# 3.3.3 系统联调

搭建典型算例,将IES-SIM中Web画布数据信息搜集并校验,发送到后端服务器中,检查数据格式是否正确、数据是否存在范围错误/未填。经正确的拓扑数据下的算法仿真后,检查仿真结果是否符合理论分析结果、返回前端数据格式是否正确、返回数据是否全面无疏漏。前端调用后端返回运行结果数据,在“运行结果”界面进行展示,检查数据与设备是否对应、数据是否存在小数点位数不够问题。最终,在云平台处进行联调操作,判断典型算例是否成功仿真、结果展示是否正确且稳定。

# 3.4 仿真步骤

# 3.4.1 项目文件新建

打开工具栏“文件”,下拉菜单中选择“新建项目”,并命名项目名;在所建项目中,右键“新建文件”,命名文件,形成空白画布。具体步骤见图3-3。


(a) “新建项目”

(b) 命名项目名

(a) “新建文件”

(d) 命名文件

(e) 空白画布
图3-3 项目文件新建

# 3.4.2 系统建模

在系统建模工具下搭建要进行测试的网络拓扑模型,其中设备出入口必通过逻辑连接线与母线相接,线路/管道为物理连接线,属性为设备。示意图见图3-4。


图3-4 系统建模

所搭建系统模型支持用户自定义设备参数、数据库模板数据导入等功能,见图3-5。


(a) 用户自定义参数

(b) 模板数据导入
图3-5 参数设置

搭建完网络,点击左上角“保存按钮”保存算例,见图3-6。


(a) “保存”按钮

(b) “保存成功”
图3-6 保存算例

# 3.4.3 系统编译

用户根据需求在Web端可视化界面中搭建仿真模型、设置模型参数、进行模型编译、生成仿真曲线等操作,然后上位机将仿真模型转换为可读取的json数据格式传递给后端算法服务器。

# 3.4.4 开始进行仿真

在Web界面选择需要进行的测试算例,选择左上角“断面仿真”或者“时序仿真”按钮启动仿真,前端解析网络拓扑并进行数据解耦,形成各单能源网络数据json,传至后端调用算法进行仿真,将各网数据按冷、热、蒸汽、电、气顺序在线仿真后,形成各能源网络运行结果json,回传至前端进行数据展示。界面下方为运行日历,自动分析算例能源网络类型,并显示仿真进程。若参数、拓扑正确,则显示“仿真成功”;若存在错误,则显示“仿真失败”。见图3-7。


(a) 断面仿真

(b) 时序仿真

(c) 仿真成功

(d) 仿真失败
图3-7 运行仿真分析

# 3.4.5 仿真结束

仿真算例执行结束,可打开菜单栏“仿真结果”中的“断面仿真结果”或“时序仿真结果”,也可点击右上角“查看仿真结果”,查看综合能源系统全景仿真结果图,并进行测试后的结果分析。若未进行断面仿真,则无法调出运行结果界面,并弹窗显示“未进行断面仿真”。见图3-8。


(a) 单断面仿真结果

(b) 时序仿真结果

(c) “未进行断面仿真”
图3-8 综合能源系统全景仿真结果

可直接点击对应设备,显示该设备仿真结果,见图3-9。


图3-9 单设备仿真结果

# 3.4.6 运行结束

运行结束,则点击右上角“结束运行”按钮,否则将无法进行下一次仿真并弹窗显示“正在仿真,请稍等”,见图3-10。


(a) “结束运行”

(b) “正在仿真,请稍等”
图3-10 运行结束
表3-2 多能流仿真策略库
能流 简述 算法
电力系统潮流 与单一电网解算方法相同 牛拉法、PQ解耦法等
冷网热网能流 稳态 供热网络依赖热媒(热水)流动实现能量输送,热网状态由水力模型与热力模型共同描述。水力模型是代数方程组,热力模型是偏微分-代数方程组。目前常用的热网稳态模型有延时-损耗模型、分段线性模型等。 基于线性化热力模型的冷/热网稳态能流求解方法
动态 热网稳态模型仅描述热网稳定运行状态,无法反应热媒温度动态变化的情况。对于动态过程可建立描述温度动态变化的热网动态模型,如节点法模型和偏微分方程模型等。 混合分辨率建模方法
气网能流 稳态 天然气管网以气态进行传输,速度最慢,损耗较少。对于稳态模型,认为单一管道内天然气的流动参数不随时间发生变化。常见气网稳态能流计算模型有稳态等温和稳态非等温两种。其区别在于是否考虑单一管道内天然气温度随距离的变化。 等温:节点法、环网法、环能法;
非等温:数值积分算法
动态 考虑天然气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时,需建立天然气管网的动态能流模型,包括动态等温模型和动态非等温模型两种。 中心隐式差分法
蒸汽能流 稳态 与热网类似,蒸汽网状态由水力模型与热力模型共同描述。但是,对于热蒸汽网,其水力和热力工况受密度、定压比热等状态参数相互影响,故水力模型和热力模型均为偏微分方程。通过利用理想气体或饱和蒸汽的性质可以得到不同的简化模型。 节点方程法、解环方程法、解管段方程法
动态 对于热蒸汽网,可将管道参数用集中参数表示,建立统一、高精度的集中参数模型。 隐式Euler算法、线性迭代方法和稀疏矩阵算法
最优潮流   计及能流约束、设备运行约束,最优能流以区域运行成本为经济性目标,以碳排放考虑环保性目标,以系统供能故障频率考虑可靠性优化,以综合能源利用率考虑综合能效优化,实现最优能流控制。 各类优化算法